首页 | 励志文章 | 名言警句 | 感悟人生 | 散文杂文 | 诗词歌赋 | 流行言语 |
当前位置:首页 > 诗词歌赋 > 东坡爱竹:谈苏轼的咏竹诗画

东坡爱竹:谈苏轼的咏竹诗画

作者:洪朝宗来源:网络2016-10-29

苏轼十分赞赏文同作画时全神贯注、物我两忘的精神。这表现在下面这首诗作中:

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

与可画竹时,见竹不见人。

岂独不见人,嗒然遗其身。

其身与竹化,无穷出清新。

庄周世无有,谁知此凝神?

诗中的嗒然是指心情坦然,嗒然遗其身即指心情坦然,物我两忘。“其身与竹化”是指整个身心都融入绘画中,正因与可能做到“其身与竹化”所以他画的竹子才能不断推陈出新。诗目中的晁补之是北宋的一位文学家。从苏轼以上诗文中的内容,不难看出他在认真观察思考文同成功画竹的经验。苏轼最富特色的咏竹诗是《于潜僧绿筠轩》,此诗可谓咏竹诗之绝唱。好诗共赏析,录于下:

于潜僧绿筠轩

可使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

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

人瘦尚可肥,俗士不可医。

旁人笑此言:“似高还似痴?”

若对此君仍大嚼,世间那有扬州鹤!

诗目中的于潜为旧县名,在今浙江临安境。于潜僧姓何名孜,字惠觉,他出家为僧后居该县寂照寺,因称于潜僧。绿筠轩在寂照寺内,轩前种竹,以竹点缀环境,十分幽雅。此举倍受东坡赞赏。本诗是借题“于潜僧绿筠轩”歌颂风雅高节,批评物欲俗骨。此诗以议论为主,写出了精神与物质,美德与美食在相互比较中的价值。苏轼诗中的竹子早己人格化,成为高尚精神的象征。诗中“可使”与“不可”的用语准确表达了苏轼在处理精神与物质、美德与美食关系上的倾问性选择。“可使食无肉”意味着什么?意味个人失去种种名利地位、放弃诸多荣华富贵。“不可居无竹”意味着坚守道德底线,保持高风亮节。在此基础上,苏轼又斩钉截铁地吟出“无竹令人俗”“俗士不可医”的诗句。这种坚定的人生选择与价值观自然为社会上的俗士所不容,于是他们圆滑地提出了“似高还是痴”的冷嘲热讽,却被苏轼一语千钧所击退。诗中的“此君”指竹子。“

扬州鹤”语出《殷芸小说》中的故事。大意是有客相聚,各言其志,有人想当官,有人想发财,有人想骑鹤上天成仙,其中一人想兼得升官、发财、成仙之利。本句的诗意是:你想种竹得清高之名,又要面竹大嚼其甘味,人间安有此等美事?是的,既欲肥鲜,又思脱俗是不可能的。精神和物质、美德和美食往往难以两全,鱼和熊掌不可兼得。苏诗中“可使”与“不可”的论证是富含哲埋的。

诗言志。上面这首咏竹诗是苏轼人生的宣言,也是我们解读其一生走过道路的金钥匙。苏轼一生风雅刚直,不见风使舵,不俯仰权势,不汲汲于眼前的名利和物欲,在挫折和艰苦环境中百折不挠。这和他诗画中的君子境界是和辙一致的。苏轼的咏竹诗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,具有永恒的魅力。
12

© 2015-2030 KuYanY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

吉ICP备13004070号-10   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3号